面孔素稔

画的丑写的烂还是会发🙏微博是@我是八筒是我,欢迎找我玩

关于杜甫的杂感(二)

我在上一篇杂感中,主要谈了杜甫在描述百姓疾苦上的独特角度,和这种角度的缘由:来自于一种深切的体会和崇高的怜悯。
他的诗还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就是写自己生活的。
他生活的不是个好时代,这个时代也对他不好。
杜甫是一个很有精力的人。他自己写到“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一个精力充沛的人往往都想做一番事业,而出生在文人家庭的杜甫就一直怀有一种古代文人常有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愿望。上次“卡夫卡的城堡”给我留言,说了我国士兵与西方相比缺乏信仰的问题。我们的士兵并没有尚武民族的荣耀感,但我们文人的那种强烈的从政愿望和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情结确实可以说独一无二的。
他可以说是不幸的,安史之乱前有李林甫,安史之乱后,又不得不跟随飘摇。我以前听人说杜甫,说他为皇帝写了《大礼赋》,感到很是失望,暗地里觉得那些被歌颂的文人义士不应该在此时立即上奏劝皇上不要铺张浪费吗?而他却在此时拍皇上马屁,大唱赞歌。可是当我看到他写到“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看到“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心中感到的只有辛酸,尤其是对比他幼年时“早充观国宾”,他的"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七龄思及壮,开口咏凤凰。"
他在赠李白里写"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他不写自己怎么不得志,反而写自己想去归隐山林,去修行道家,却发现连青精饭、炼药的材料也被贪婪的人抢走了。官,官做不成,仙,仙修不了,实在进退两难,无立足之地!这也是杜甫写作的风格所在。
如果杜甫本事资质平庸,那后来不得志还情有可原,如果那时国家飘摇,那难以为官还情有可原。但这是一个安史之乱前表面上还未现衰败之气的国家,一个从小就心怀大志,才华横溢的神童。人往往最怕的就是落差感。自己当不了官没事,但倘若不如自己人的当了,那就不高兴了。自己现在落魄没关系,但倘若曾经辉煌过,那就不是滋味了。更何况还有他人的白眼,普通人往往喜欢看天才的陨落,那样就可以弥补内心对智力的自卑,所以逮到机会,暗地里大肆嘲笑是必然的。
还有一件事,就是在安史之乱爆发后,他的冒险投奔肃宗。这放在当今真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那个年代,在战争时抛下妻子儿女,很多时候就意味着永别,可是杜甫把家人安置在羌村,就义无反顾的去找肃宗,路上还被叛军俘虏,关了将近四年,杜甫由于是个无关紧要的人,得以溜出来。我记得当时康震讲到这里时,说杜甫披头散发,穿着破衣烂衫走到城门下,要拜见唐肃宗。我当时眼泪就下来了。有同学说杜甫很迂腐,很封建,说他抛下妻儿是违背伦理道德,是一种愚忠的表现。
这说的不全错,但有一点,你可以说他迂腐但决不能否认他坚定的信念。我之所以感动流泪,不是因为他对朝廷的忠,而是觉得一个人他能从小立下一个信念,坚持那么多年,这其中他收到无数的打击和挫折,受尽贫困的煎熬和世人的冷眼,就算如此,到了关键时候,一旦需要为理想付出沉重甚至生命的代价,他仍会义无反顾的冲到最前面。当他衣不蔽体的站在城门下,城里的人又会想些什么?我觉得首先会先疑惑这个人是谁,想了半天想不出来,看来是个小人物吧,再看看他穿成那样就来见皇上,真叫人哭笑不得,他陈述了经历,很感人,但是作秀的吧?这个人估计是走投无路了来朝廷混混生活。就是这样他会在大家伪善的欢迎和皇帝作秀的接见下,先做了个官,又因为过于直言,又被皇帝讨厌。他所赌上的整个人生,但回报他的只是虚无一片。
但真正另外潸然泪下的,还是羌村三首。他抛儿弃子去找皇帝真的不惦念家乡吗?不,他向人借了快马,只为了奔赴家乡,而这一路又何尝不凶险非常?他一个被皇帝冷落的人是怎么借到快马的?每次想到这里,《四世同堂》里陈野求的形象就出现在脑海里。
杜甫他有一种强大的表达和感受能力。他写的"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最感动我。家里人看到他居然回来了,先是非常惊恐,甚至“怪我在”,才不敢置信的留下眼泪。在那个时代离开家,死了才是正常,而生还才是偶然!居然有人活着回来了!这可是少有的奇观!所有邻居们全都爬到墙头来围观,往上一看,墙头上人头攒动,大家都来看热闹来了。这是又是怎样的伤感?
所以我对这个人,有一种强烈的敬佩,不论是他的坚定信仰还是生命的悲壮。

还有,要说明一下,以上是一个悲剧的江苏高中生做题之余写的一些个人感想,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可能在一些诗的理解和历史史实上有错误。

评论(7)

热度(44)